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渊源述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是祈福于祖先,而在于明白我们自身,寻找一个民族的生命和心灵可以依托的历史。
秦汉以来,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殷周时已被奉为“五帝之首”的太昊伏羲氏,被各族人民敬仰为共同的始祖。羲皇故都和伏羲长眠之地淮阳,也日益成为全国的伏羲祭祀中心。自赵宋以来,河南陈州伏羲陵被指定为太昊伏羲专祀地,一年两度,祀以太牢,祭祀日渐隆盛。明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朱元璋下诏尽数废止各地三皇庙,对三皇祭祀只准许在陵寝所在地进行,河南陈州伏羲陵被确定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清袭明制,以太昊伏羲氏居三皇之首祭祀。明至民初,官方祭祀计50余次,把祭祀人祖太昊伏羲的活动推向了高峰。自此,每年的二月二至三月三,从遥远的仲春之会发展而来的对人祖的祭祀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在豫、皖、鲁、苏乃至海内外华夏龙裔心中扎下了根。
历代祭祀伏羲述要
对太昊伏羲氏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早在殷周之际,太昊伏羲氏作为五帝之一的高禖、东方之帝、苍精之君、青帝、春皇就受到隆重祭祀。《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此处的高禖即伏羲和女娲。
对伏羲祭祀有详细记载的始自秦人。关于秦人祭祀伏羲的史事,闻一多先生在《姜嫄履大人迹考》中有详细考证:“(《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伏羲字或作宓,若虑密宓一字,密畤即伏羲之鄜,故曰青帝也。《封禅书》又曰‘德公……用三百牢于畤,作伏祠,碟狗邑四门以御蛊灾’。鄜伏音近,鄜畤亦伏羲之畤,伏祠即伏羲之祠。”畤是古时祭天、地、五帝王的固定处所。鄜畤就是祭祀伏羲之祠,祭祀时用驷驹、黄牛、纸羊各一只,谓之三牢。据《史记·封禅书》,秦统一全国之前,陆续设祭祀天神的8个畤,而专祀伏羲的就有2畤,足见其重视程度。
西汉时,因汉武帝得子较晚,在城南立禖祠,在祭台上置太昊像以求子,对通媒妁、主婚姻的伏羲进行祭祀,这也是禖祠配太昊的源起。《后汉书·礼志》载:“仲春以玄鸟至之日,用太牢祀于高禖。汉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谋祠于城南,祀以特牲,因有其祀。”
西汉末年,王葬以五行说确定对神的祭祀,认为太昊是春季的帝,而句芒是春秋的神,故相配而祭祀。自此以后各朝祭祀伏羲都与句芒配合。东汉明帝时“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和句芒,车骑服饰都青色,唱的是《静日》之歌”。青帝指的是伏羲。两汉以下,伏羲作为“三皇”之首,历朝都作举祀。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630年)颁诏,伏羲陵寝之地“禁民刍牧”。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京师长安建三皇庙。天玉六年(747年),朝廷确定每年春季三月三、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为三皇的祭祀确立了规范。不过在当时,三皇的祭祀还限于京师。
五代时,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对陵寝之地进一步加强保护,禁民樵采耕犁。
北宋对三皇陵寝的祭祀已很重视,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年),诏三年一祭,牲用太牢,制作专用的祭器;祭祀时间沿袭唐制。宋太祖乾德四年诏立陵庙:“历代帝王,或功济生民,或道光史载,垂于祀典,厥惟旧章。……或庙貌攸设,牲牷罔荐,或陵墓虽存,樵苏靡禁。其太昊、女娲、炎帝、黄帝……各置守陵五户,蠲其他役长,吏春秋祭祀,祠以太牢。太昊注葬宛丘(陈州)。”
金,京城不设三皇庙,河南陈州伏羲陵仍为全国太昊伏羲专祀地。对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牺于陈州,神农于亳州,轩辕于坊州……”对各地祭祀三皇的地方,每至祭期由学士院特制祝文,颁行各处作为法定的文字。泰和三年,下诏用《开宝礼》祭祀伏牺。“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谋之祀,乃筑坛于景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娲氏,凡三位。”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初,诏命全国各地通祀三皇。《元史·祭祀志》说:“初命郡县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太昊伏羲氏以句芒氏之神配……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礼乐仿孔庙。
明初,仍沿袭元制。《明史·礼志》说:“明初三月三、九月九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至汴京开封时经过淮阳,亲自到太昊伏羲陵祭拜人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遣大使访求天下陵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函香币。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掩之,坏者完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牲用太牢。”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认为,全国各地通祀三皇,以医药师主祭,不符合历代礼制,命令天下郡县毋得亵祀。并规定“陈祀伏羲……岁祭用仲春、仲秋朔”。即河南陈州伏羲陵是指定的全国惟一合法的伏羲祭祀地,祭祀日为每年的仲春、仲秋。朱元璋亲撰祭文,遣会同馆副使路景贤到太昊伏羲陵致祭。他还规定:“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司守之。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资往所在,命有司致祭。”今淮阳太昊陵寝殿内有明正德八年置的洪武四年的御碑一通。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遣知州张密前来致祭。祭文中说,自从打下天下以后,首先下诏书告诫主管官吏,凡是有帝王陵寝的常加修葺管理,派附近的百姓看守,常年祭祀,现已成为法规。然还思虑对先帝追加谥号的礼仪还未做到,所以十三年秋祭之时,遣史官明查。
嘉庆年间,礼部确定对“圣师”的祭祀时,“以伏羲为道统之宗”,被奉为“圣皇师”第一。永乐元年遣官致祭。自洪武元年亲祭始,后遣官致祭6次。
清袭明制,仲春、仲秋在陵寝所在地祭祀。顺治八年(1651年),“定帝王陵寝祀典,淮宁伏羲,滑县颛顼、帝喾,……各就地飨殿行之,或因陵寝筑坛,惟元陵望祭”。对历代帝王的典祀,“淮宁伏羲”(淮宁即今淮阳县)仍是首列第一,淮宁伏羲陵为朝廷指定的全国祭祀伏羲专祀地。自顺治八年始,先后遣官致祭达44次。
民国初,祭祀依旧进行。民国五年(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到太昊陵焚香膜拜,题“象天法地”匾额。徐世昌也亲题匾额,以示奉祀。
1949年以后,对伏羲的祭祀活动遂取消。1966年,太昊陵古庙会被废除。1980年恢复古庙会活动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及海内外知名人士,谒陵朝圣者与日俱增。
1993年,农历二月初二,淮阳县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龙都朝祖会”。在统天殿前,以太牢之礼对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此后祭祀活动历年相沿,至2001年成功举办了9年。2002年,更名为“羲皇故都朝祖会”。每年庙会开始时,先由政府主持公祭,而后群众自行祭祀,礼乐具备,隆重热烈。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下昭书修复历代帝王陵寝,明太祖失元璋沿其制。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自制祝文,遣官致祀,为后代帝王所仿效。明至清末,帝王遣官来陈祭祀者达52人(次),留下了大量的祭文及诏书。
民间祭祀的由来及盛况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太昊伏羲陵有规模宏大的二月盛会,俗称“太昊陵庙会”,又称“人祖庙会”。据《陈州县志·卷二·民俗》载:“二月二日,黎明,用灰圈地作形以兆丰年。儿童拍瓦缶(祭祀祖先盛酒用的一种陶器)唱歌,是日居民诣太昊陵进香奠性,至三月三日始止。”二月会期间,每日有数万伏羲子孙,远自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省,朝祖进香,不少善男信女还结社组成“朝祖进香会”,他们高举黄绫青龙旗,手捧香、裱、楼子,肩挑花篮,唢呐声声,香烟缭绕,十分壮观。香客们称伏羲为“人祖爷”,称女娲为“人祖奶奶”,虔诚地向伏羲、女娲跪拜,焚香祭祖。大凡祭祖进香者,都要从家乡带来一把泥土,进香后添洒在人祖伏羲氏的陵墓上,寓意子孙兴旺,繁荣昌盛。
太昊陵古庙会的起源
在淮阳“人祖庙会”上,一个最原始的主题是祭祀人祖,祈求生育,反映出远古人类对生命和生殖的崇拜。无论是从图腾文化的“活化石”泥泥狗的捏塑,还是泥泥狗的饰纹上;无论是再现上古“生殖崇拜”的遗风子孙窑、献旗杆、拴娃娃、花棒棰、还童子,还是呈“剪子股步”、“履迹步”的宛丘巫舞担经挑,都与祭祖、娱神、祈子和穰灾、增寿等功利目的相连,直接反映出了上古时代人类对生命和生殖的崇拜。由此也可以看出,太昊陵庙会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遗风。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工具的极端简陋,使得依赖渔猎和采集为生的先民难以存活和发展。生产工具是人手的延伸,然而,从旧石器到新时器时代的漫长岁月里,生产工具大的进步,只有弓箭的发明和普遍使用,是一项重大的成就。在原始状态的生产方式下,人类自身的繁殖便成了原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人的再生产的深重关注,原始人类中出现了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各原始氏族的现象。由于人类对生殖原因的神秘性和对种族繁衍的崇敬感,使生殖崇拜成为贯穿于原始信仰每一阶段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自然信仰阶段,体现在对多子植物、多产动物以及能同妇女的生育行为进行类比的自然物。到图腾崇拜阶段,体现在曾与某种事变发生偶然联系的动植物会成为生殖概念的具象。当祖先崇拜成为新的崇拜焦点,男女之间为生殖而进行的活动被人们所认识和注意,图腾物又被女性祖先和男性祖先或他们的象征物所代替。从这个角度说,祖先崇拜是生殖崇拜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男女祖先崇拜常常也是以生殖崇拜为标志的。
在淮阳人祖庙会上,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祭祀活动,最初就以伏羲、女娲相联系。伏羲又称春皇。《拾遗记》卷一说:“春是者,庖牺之别号。”《补史记·三皇本纪》说:伏羲“木德王,注春令”。阳始于春,它们是万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太昊和春皇同样暗含着生殖的本意。春皇为万物生长繁育之主宰。古人之所以奉伏羲为春皇,原因即在于他是一位生殖崇拜神。
中国古代有祭祀高禖的礼俗。《后汉书·礼志》:“仲春之月,立高禖祠于城南,祀以特牲。”这种奉祀高禖的祭仪,被古今学者公认为是一种祈求子孙的大祭。由此可知,“高禖”乃生殖之神。后世的高禖祠内,立高禖石,代表主神。而古人心中的“高禖”,即是生殖崇拜神——伏羲女娲。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祀以高禖。”高禖是古代仲春二月祭祀的惟一神衹。在祭祀生殖神的佳期里男女可以放开禁忌自由恋爱乃至交合,这时候情歌和乐舞便特别时兴。因此才有《宛丘》、《东门之枌》中的狂欢歌舞。祭高禖是为了求子,求子必歌舞娱神,以达到神人互通。以履迹舞为表现形式的经挑舞,反映的是祭祖娱神求子的社会风俗,同时也正是宛丘巫舞的延续。
天子帅嫔妃祭高禖的仲春之月,也是成年男女选择良辰美景去幽会谈情、定婚嫁的最佳时日。这就是《周礼·媒氏》上所记载的“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由此可见,仲春之月,男女为寻找配偶而聚会,在此期间,成双成对,不会被禁止。只有那些不去相聚的,才是处罚的对象。这种形式逐渐固定为“会”的形式,并发展成为祭祀高禖的衍绎以及周代男女野合之风。后来,随着人类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大,一些禁忌也随之加强。对于参加高禖之祭于会者,限为30岁未娶,20岁未嫁的男女。孔老夫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此外,太昊陵庙会上还有祈子的习俗。“拴娃娃”(多为男性),在庙会上,不育的妇女往往买个泥娃娃,系上红绒绳藏在衣服下,边走边呼叫留、锁、来之类的吉祥名儿,到家后,把娃娃置于被中或枕下,等待来年得子,以为是人祖赐予。得子后,等到儿子12岁要举行隆重的还童子仪式,将猪头、鱼、鸡、鲜果摆在方桌上,进贡还愿。前头唢呐开路,贡桌紧跟,童子用红绫“十”字披红,由父母陪伴,在唢呐声中缓步到太昊伏羲陵前。这红绫的“十”字,其意亦为一阴一阳,天顺地意,天作地合,是生殖力的象征。童子到了陵前,燃炮焚香进贡,祈佑谢辞后,谨慎地解下“十”字红绫,贡入熊熊香火,随青烟而去。以为这样就获得了人祖信灵,得到的儿子才能长大成人,不至于意外失去。此外,人祖庙会还有抢旗杆的习俗。所谓旗杆是椿木做的木杆,相传椿木为树中之王,以此寓阳寓男;上有开放方盒,寓阴寓女。方盒中插出旗杆头,寓一阴一阳的生殖崇拜。如果谁家求得了儿子,要还旗杆,到陵前烧掉,告慰人祖。一些求子者见旗杆争相抢夺,抢者和被抢者都认为吉祥。
泥泥狗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与伏羲女娲是密不可分的。据泥塑老艺人说:“泥泥狗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留下的。”“自有太昊陵就有小泥狗,因为这是纪念伏羲造人育物时开始制作的。”河南省民俗专家王悦勤在《〈山海经〉诸神与淮阳“陵狗”研究》中说:“淮阳民间泥塑的功利目的在于对人类祖先神太昊伏羲氏的崇祀和祈子巫子活动,每个形象都有其深刻内涵。……祭祀活动中的‘陵狗’,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腾群体,与《山海经》诸神形象不谋而合’,二者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远古初民对始祖神衹和动物及其变异图腾极端崇拜的心理倾向。”从泥泥狗的纹饰看,泥泥狗任何一种禽或兽的下间或翅上,均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生殖纹饰,也是明显的生殖崇拜的遗迹。
正因此,赵国华在他的《生殖崇拜文化论》中说:“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现象。不过,它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少地方至今尚绝迹。在中国,不仅少数民族中,汉族中也有实行大规模生殖崇拜的遗风,而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的河南。……最为隆重的是淮阳人祖庙会。”“今日河南的人祖庙会,即是生殖崇拜祭仪的变相。”从中也可见淮阳人祖庙会的历史渊源。
太昊陵庙会盛况
自春秋时,孔子首开了民间祭祀人祖伏羲氏的先河。淮阳的二月庙会,不仅得以延续,而且随着历史发展而日盛,拜祖之风越来越大,香火愈烧愈旺,人数越来越多。
淮阳古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的交汇地,以伏羲的文化贡献最大,龙图腾崇拜最早也最深人人心,所以四面八方的朝祖者,自动结队,高擎龙旗,在淮阳太昊陵内,汇成了一个龙的世界。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龙祖,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族徽,在这朝祖谒陵的盛会上,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来祭祖者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山西等地,南船北马,商贾云集于此,每日里朝祖人众过一、二十万。其会期之长,涉域之广,人员之众,朝祖谒陵之虔诚,四海之内,绝无仅有。
汉代是墓祭兴起的时期,祭祖之风已成相当规模。三国时,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做陈王期间,曾拜谒太昊陵,并留下了《太昊宓牺赞》的著名诗句。至宋太祖赵匡胤亲颁“修陵奉祀诏”,每年春秋以太牢祀之,这时,太昊陵庙会祭祖之风日盛。“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陈定居,号“宛丘居士”,在陈留下了"千里垂精帝道尊,神祠近在国西门。风摇广殿松杉老,雨入修廊羽卫昏。日落狐狸号草莽,年丰父老荐鸡豚……”的诗句。可见,父老乡亲手提“鸡豚”去陵祠拜谒人祖,在宋时已是寻常事。明清以来,陈州太昊伏羲陵作为全国惟一合法祭祀伏羲专祀地,历代遣官致祭,对庙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蔡衡溪先生在《淮阳乡村风土记》中说:人祖会会期一月(农历自每年二月二日起至三月三日止),在此期间,远近民众莫不前来朝祭,因而我县各乡,每到会期,必有很多朝祖会的组织,朝祖会之组织,须先有会首发起,会首发起此会之原因,非系家有久病之人,即系手下缺少子嗣,因欲藉人祖之神灵,以求赐挽救之方也,此会组成之初,会首必一度召集会员宴会,乘此时机,与各会员商定赴淮朝祖办法,以便前往。赴会时,会首另备旗子,上书朝祖进香四字,令会员各执一面,并备锣鼓乐器,以奏热闹,此外男性会员,每人更须备一香袋(由黄色布做成长带形,内充香),佩于背上,女则仅制小香袋一个,束于纽扣之上,俟到太昊陵时,将所配各袋之香悉行焚烧,以供人祖神灵之享受,斯即所谓进香之意也,朝祖回,会即解体。至来年此时,再召集前往,后年亦如此,连续三载,此会满期,即可换其他人领会,他人即为会首。
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河南省立杞县教育实验区和淮阳师范学校联合调查并编著的《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一书载:庙会期间来自山东曹州属、安徽正阳关一带、河南南阳及郑州以西各县民众,至期都来朝祖。老少男女,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而来。一般都组成朝祖会或进香会。会内由会友推举会首一人,为全会的总负责人;会首之下另设司账二人,专管出纳账目事项;再设执事3至5人,司一切杂务。会友30至50人不等。会内经济来源,每年在小麦收获的时候,每人摊小麦一斗,没有麦的可折价交钱,把这收得的麦子,全数果出去,将这所得的钱款放贷出去,到次年庙会时,本利收回,作为会盘费;每年如此循环不已。这些烧香会来赶庙会的时候,至少每一个会也要带几面铜锣,一进午朝门便镗镗地敲了起来;有的还带吹鼓手,随行随吹。每磕一次头,都要郑重其事地作。在磕头时,除烧疏烧香,并炮、鞭声震天价响外,还跪着唱一种祝歌,抑扬顿挫,犹如唱曲。词为:南无。开天辟地,三皇伏羲,手托八卦,身披芦衣。进了午门,狮子把门,八砖砌地,柏树两林。南无。天皇,地皇,人皇,伏羲。……朝祖盛期,方圆十多里住满了香客,井水取竭。陵区辟8条商业街,经营饭馆、酒馆、风味小吃者205家,食品干果店197家,杂货店179家,竹木柳编162家,纸扎、香纸125家,家庭用品71家,金属器皿67家,服饰46家,京货布匹41家,文具、皮货、药品、陶器等数十家;泥泥狗、布老虎等工艺品一街两行比比皆是,出售者多达222家。民间各种文艺组织纷纷来大会演出。计有高跷会5班,表演者近百人;盘叉会1班,34人;狮子会4班,每班"狮子"两头;旱船会3班,每班早船2至3只;龙灯会1班,30余人;肘歌8架,每架2人。营业性文艺活动有梆子戏3台,141人;马戏团两个,161人;动物团3个,有虎、豹、狗熊等动物;道情2班,说书场10处,洋片12处,电影1处等。大会期间,每日约有太平车80辆至100辆,手推车60辆,湖运乘船97只,每船日往返8次,运送乘客3000多人次,会期每日约在10万人以上。
建国后,政府把朝祖进香会引导为物资交流大会。据有关资料记载:1951至1952年,淮阳专署抽调地直有关单位200余人,组成物资交流大会办公室,专员鲁禹道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宣布取消了地皮钱、铺摊钱、香火钱等20余种额外负担。来自开封、商丘、界首、许昌、周口等14个城市19种行业,863户商民,组织26个同业工会、103个商民小组,为大会供应了大批货物。34户竹业商的货物,销得一干二净。铁货商郭玉兴24天做了600万元生意。牲畜每天平均成交300头,最多时1天成交560头。粮食生意更好,有一个坊子10天内仅秫秫就卖了5万斤。国营百货公司淮阳分公司除在会上营业2100万元以外,门市上每天营业额增加一倍。
1958至1978年民间祭祀活动禁而不止。1980年恢复庙会,县抽调200余人,组成大会指挥部,负责处理会期一切事务。
1984年,灯节过后,各地商贾云集太昊伏羲陵,营业单位约580余家。其中郑州、开封、洛阳、信阳、漂河等地的国营商业,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福建、安徽、河北、上海等省市知名厂家280多个,携带商品赴会展销。当年仅140家饭店,就用面粉1.85万公斤、煤888吨。商业成交额511万元;税收6.6万元;陵园门票收入4.5万元(每票5分)。
会期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前来演出的有:开封市杂技团、山东省济宁马戏团、江苏气功表演团、电子遥控表演团、上海儿童玩具表演团等大型职业表演团体24个,淮阳5个乡(镇)业余剧团为大会公演。民间龙灯舞、狮子舞、唢呐班、旱船、肘歌等竞相献艺。赶会民众日均5万余人,二月十五日多达15万人以上。通往陵区的各条大道,车水马龙,城郊数里内人声鼎沸。
会期为方便赶会群众,县交通部门抽调25名职工干部管理交通,划定停车区;干线线路和十字路口均设专人指挥。地方窄轨铁路许昌分局在县建临时客运指挥部,为大会增开客车248趟(次);周口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来淮建立客运指挥部,增开客车2211辆(次);安徽阜阳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每天向太昊陵庙会加发专车18辆(次)。参加大会运输的私人汽车、拖拉机、小手扶、机动三轮等多达700余辆。这充分体现了人祖太昊伏羲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 本文分类:常识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10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12-11 09:35:52
-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jiahui.cn/changshi/nP9gXaKBrZ.html